博客
关于我
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,快点击我
sendfile机制学习(转)
阅读量:7042 次
发布时间:2019-06-28

本文共 944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3 分钟。

hot3.png

在传统的文件传输里面(read/write方式),在实现上其实是比较复杂的,需要经过多次上下文的切换,我们看一下如下两行代码:

read(file, tmp_buf, len);write(socket, tmp_buf, len);
 
以上两行代码是传统的read/write方式进行文件到socket的传输。

当需要对一个文件进行传输的时候,其具体流程细节如下:

 1、调用read函数,文件数据被copy到内核缓冲区

 2、read函数返回,文件数据从内核缓冲区copy到用户缓冲区

 3、write函数调用,将文件数据从用户缓冲区copy到内核与socket相关的缓冲区。

 4、数据从socket缓冲区copy到相关协议引擎。

 以上细节是传统read/write方式进行网络文件传输的方式,我们可以看到,在这个过程当中,文件数据实际上是经过了四次copy操作:

 硬盘—>内核buf—>用户buf—>socket相关缓冲区—>协议引擎

 而sendfile系统调用则提供了一种减少以上多次copy,提升文件传输性能的方法。Sendfile系统调用是在2.1版本内核时引进的:

sendfile(socket, file, len);

 运行流程如下:

 1、sendfile系统调用,文件数据被copy至内核缓冲区

 2、再从内核缓冲区copy至内核中socket相关的缓冲区

 3、最后再socket相关的缓冲区copy到协议引擎

     相较传统read/write方式,2.1版本内核引进的sendfile已经减少了内核缓冲区到user缓冲区,再由user缓冲区到socket相关 缓冲区的文件copy。

    而在内核版本2.4之后,文件描述符结果被改变,sendfile实现了更简单的方式,系统调用方式仍然一样。细节与2.1版本的不同之处在于,当文件数据被复制到内核缓冲区时,不再将所有数据copy到socket相关的缓冲区,而是仅仅将记录数据位置和长度相关的数据保存到 socket相关的缓存。实际数据将由DMA模块直接发送到协议引擎,再次减少了一次copy操作。

效率 3次copy->1次copy;

转载于:https://my.oschina.net/lemonfight/blog/659133

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
使用包ldap3进行Python的LDAP操作
查看>>
#4 Move Find into Model
查看>>
html5 canvas模拟的爆炸效果
查看>>
nodejs中几个excel模块的简单对比
查看>>
面向对象三大特征
查看>>
我的友情链接
查看>>
我的友情链接
查看>>
我的友情链接
查看>>
Java基础学习总结(14)——Java对象的序列化和反序列化
查看>>
我的友情链接
查看>>
Java基础学习总结(22)——异常处理
查看>>
Ansible学习01-常用模块
查看>>
Java基础学习总结(21)——数组
查看>>
我的友情链接
查看>>
RHEL6.5 部署DNS服务器
查看>>
Maven学习总结(八)——使用Maven构建多模块项目
查看>>
Java基础学习总结(9)——this关键字
查看>>
Redis——订阅
查看>>
iOS iPhone 开发中的文件读写及数据存储
查看>>
Oracle Database XE
查看>>